羽毛球场上的隐形杀手?七成跟腱断裂与“起跳扣杀”有关!
近日,2025年宁波羽毛球爱好者丁先生的遭遇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位23岁的年轻人,在一次羽毛球比赛中,因为一个看似平常的“起跳扣杀”动作,导致了跟腱完全断裂。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:羽毛球运动,这项看似“温和”的运动,实际上隐藏着不小的运动损伤风险。根据最新统计,在宁波地区,七成跟腱断裂患者,都与羽毛球运动有着直接关系。
羽毛球的“致命一击”
丁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。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,任甜甜副主任医师接诊的跟腱断裂患者中,羽毛球爱好者占据了绝大多数。在羽毛球运动中,“起跳扣杀”动作是导致跟腱断裂的“罪魁祸首”。这一动作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迅速起跳,并在空中完成扣杀,对跟腱的冲击力极大。如果热身不足,或者身体素质、技术动作不到位,就很容易造成跟腱损伤。丁先生的案例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,他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,贸然进行高强度比赛,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
为何羽毛球成“跟腱杀手”?
与篮球、足球等对抗激烈的运动相比,羽毛球的受伤率相对较低。但为何羽毛球却成为了“跟腱杀手”?任甜甜副主任医师分析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入门门槛低,爱好者基数大:羽毛球运动相对容易上手,吸引了大量爱好者。其中,不少是缺乏专业训练的新手,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相对薄弱,受伤风险更高。 技术动作风险集中:“起跳扣杀”动作是羽毛球运动的标志性动作,也是最容易导致跟腱断裂的动作。这个动作对跟腱的瞬间爆发力要求极高。 忽视热身和伤后处理:许多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,或者在受伤后没有及时就医,导致病情加重,甚至留下后遗症。数据解析与警示
从临床数据来看,跟腱断裂患者在受伤前,往往没有经过充分热身就开始运动。许多患者在受伤后,也因为疼痛感不明显,或者以为休息一下就好,而忽视了及时诊治。这不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还可能导致陈旧性跟腱断裂,影响脚、腿的功能。因此,一旦在羽毛球运动中感到跟腱处疼痛,应立即停止运动,及时就医。
微创手术的进步
幸运的是,丁先生接受了关节镜下的跟腱修复手术。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,这种微创手术的创伤更小,恢复更快。手术中,医生通过两个0.5厘米的小切口,在镜下将断裂的跟腱缝合起来。术后,丁先生的恢复情况良好,预计8周后就可以脱靴脱拐。这无疑给其他羽毛球爱好者带来了希望,也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进步。
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应对
羽毛球运动虽然充满乐趣,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。为了避免类似丁先生的悲剧再次发生,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
充分热身: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,让身体做好准备。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:学习正确的羽毛球技术,避免不必要的损伤。 循序渐进:根据自身情况,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。 及时就医:一旦发生运动损伤,应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治疗。你认为,除了“起跳扣杀”,羽毛球运动中还有哪些动作容易导致损伤?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